執行業務所得是什麼?
執行業務所得可以簡稱為執業所得,用最簡單的意思說明,
就是指以專業性勞務或技藝自力營生者的所得,這和薪資所得是不同的項目。
國稅局的定義:執行業務所得為執行業務者將業務收入或演技收入,減除業務上各項費用或成本後的餘額,即稱為執行業務所得。
執行業務,包含這些職業:
律師、會計師、建築師、技師、醫師、藥師、助產師(士)、醫事檢驗師(生)、
程式設計師、精算師、不動產估價師、物理治療師、職能治療師、營養師、心理師、
牙體技術師(生)、語言治療師、地政士、記帳士、著作人、經紀人、代書人、表演人、
引水人、節目製作人、商標代理人、專利代理人、仲裁人、記帳及報稅代理人業務人、
書畫家、版畫家、命理卜卦、工匠、公共安全檢查人員、民間公證人及其他以技藝自力營生者。
如果屬於上述這些職業內容的專業工作收入,都屬於職業所得(9A)類別。
而其他也有一些工作內容不在上述範圍的專業收入內,屬於職業所得(9B)類別。
例如現在很熱門的網紅、Youtuber,或一些接案的SOHO族等,接到廠商業配合作,還沒有開公司可以開發票給廠商的情況下,這些收入就會被列為執行業務所得。
執行業務所得、薪資所得有什麼不同?
執行業務所得與薪資所得的定義、扣繳稅率都不同,兩者的差異如下:
- 薪資所得:即為受僱者(有僱傭關係),受競業禁止約束、授受指揮調度。薪資所得的所得代號為50,又可分為固定薪資、不固定薪資。
- 執行業務所得:即為承攬者(無僱傭關係),簡單來說就是必須自負盈虧/資金風險、收入與費用會有明確劃分。執業所得根據類型又可在分為9A、9B。
執行業務所得 9A、9B 有什麼差異?
執行業務所得中又分為9A、9B兩種不同的項目,
許多人常搞不清楚自己的所得是屬於薪資所得(50)、執行業務所得9A還是9B,底下列表說明:
執行業務所得(9A、9B)與薪資所得(50)的定義 & 免稅額度:
薪資所得一般是指有僱傭關係,所得可分為固定薪資、非固定薪資,像固定授課的收入或是一次性的鐘點費都可以納入薪資所得(50)來申報。這類所得包括薪金、俸給、工資、津貼、獎金、紅利及各種補助費。
目前112年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每人每年為20萬7000元。
9A雖然是看職業別的專業收入決定,但9B是看工作內容決定。
比方說你是律師的專業執行業務所得會歸在9A,但如果一位律師去受邀演講,或者寫作出書、邀稿,相關的收入則會算在9B。
9A收入是根據執業種類,有不同的費用比率,可將收入一部分比率認列為費用。9B則是有18萬的免稅額。
一般多由雇主在申報成本費用(例如勞務報酬單)時,根據雇主在上面填寫的項目決定。
有些雇主無法申報的部分則是需要自行申報填寫。因此尤其當你收入屬於9B時,最好先跟雇主確認過對方也是用9B幫你申報
執行業務所得(9A、9B)與薪資所得(50)的定義&免稅額度: |
|
項目 | 說明 |
薪資所得(50) | ●薪資所得一般是指有僱傭關係,所得可分為固定薪資、非固定薪資,像固定授課的收入或是一次性的鐘點費都可以納入薪資所得(50)來申報。這類所得包括薪金、俸給、工資、津貼、獎金、紅利及各種補助費。 ●108年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每人每年為20萬元。 |
執行業務所得(9A) | ●執行業務所得即為非僱傭關係,通常是指建築師、律師、代書、會計師、地政師、專業表演人等執行的收入。 ●申報時要再依9A底下的各個不同職業別的代號,對應要扣除的費用率(簡單來說,總收入的一部分可以根據規定比率認列為成本費用,剩下才當成應稅收入),費用率可至國稅局查詢。 |
執行業務所得(9B) | ●執行業務所得即為非僱傭關係,通常是指演講費、論文指導費、稿費、審查費、口試費、版稅、樂譜、作曲、編劇等所得。 ●全年免稅限額為18萬元,超過18萬元以上可以附資料核實減除,或直接減除30%的成本費用(非自行出版者),以餘額申報執行業務所得,並且併入綜合所得計算。自行出版的部分則是減除75%的成本費用後,以餘額申報執行業務所得。 |
資料來源:國稅局 |
綜合整理如下:
- 執業所得(9B)的免稅條件最有優勢(多一項免稅額18萬,超出部分稅率10%)
- 執業所得(9A)則是根據業種而定,沒什麼彈性空間,只要你的行業別在規定的範圍中,該職業專業的執行業務所得就需要根據行業別規定,扣除指定費用率後,剩下的是所得。
- 薪資所得(50) – 固定薪資 (特別扣除額20萬7000元,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)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是什麼?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是100年修正後的健保法案,目的是提升保費負擔的公平性,以解決健保財務虧損的問題。
二代健保會針對經常性薪資以外的6項所得,另外收取健保補充保費。
補充保費是只要你有高額獎金(全年累計超過四個月投保金額的獎金)、執行業務收入、兼職所得、股利所得、利息所得、租金收入等,
就會被另外再收取2.11%的健保補充保費。
要注意的是,二代健保補充費目前的規則是按”一次”、”一筆”來算,如果單筆超過20000元,就要繳2.11%的二代健保補充費。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扣繳規則: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扣繳規則 |
|
扣繳稅率 | 2.11% |
金額規定 | (單筆)2萬(含)以上~1000萬需扣繳2代健保補充保費 |
課徵資格 | 底下6種收入要扣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: ●全年累計超過當月投保金額4倍部分的獎金 ●兼職薪資所得 ●執行業務收入 ●股利所得 ●利息所得 ●租金收入 |
執業所得稅該如何節稅?
當你收到款項時,通常發錢、發薪資給你的廠商雇主會讓你填寫勞務報酬單,這個單據上面就會載明你的報酬金額,以及屬於哪一類別,廠商也會根據這報酬單去申報自己的年度營運成本費用。
1. 釐清楚自己的職業別,善用9B扣除額或費用率標準來申報
若是沒有正職工作領非固定薪資的話,很多公司為了方便會將支付給你的費用,
申報為薪資所得(50),但這個項目的免稅額一年只有20萬,而且多的收入可能會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。
所以需要清楚自己的工作類型,是否在可以免稅上較優惠的範圍內。
例如:你清楚自己的職業別是文字工作者的話,稿費就屬於執業所得9B的範圍中,反而使用9B來扣除免稅額18萬,會比較節稅。
另外,申報執業所得稅9A、9B時,超過2萬(含)會被扣二代健保補充保費,在記帳士公會網站上就有看到一個方法是,拆成單次支付金額較小,
若單筆支付金額小於2萬就可免扣繳稅額(10%)、二代健保補充保費(2.11%),
例如所得是3萬6,拆成2筆給付就沒有二代健保補充保費。(當然這要看雇主怎麼做。)
2. 屬於9A但費用相對規定的費用率更高,可以提供單據憑證
例如你的職業別,費用率是20%,收入100萬時,可以自動把其中20萬當成成本,無須任何證明,剩下80萬是應稅收入。
但如果你手邊有足夠的單據能證明是成本費用,例如有30萬的單據可以證明是產生的費用,那報稅時也可以選擇自行提供單據來申報(較麻煩的作法,但對於成本高的人還是值得)。
3. 成立公司、工作室
對於個人綜合所得稅級距高的人來說
當金額大到一定程度時,或是你已經開始有更多成本產生時,可以考慮成立公司(有限公司、工作室),
一方面這些收入都併入公司所得做計算,產生的成本費用則是可以用來抵免稅務(成本可以抵營業稅,成本費用可以抵年度的營所稅)。
稅務也會從原本是個人綜合所得稅,變成公司扣除成本後先繳營業稅和營所稅,公司盈餘有股利部分回到個人再併入綜所稅。
經驗上如果你個人綜合所得稅被課到20%以上就可以評估了。
成立公司會有一些基礎費用產生(設立登記、記帳費、辦公室租賃),
可以衡量這些支出與稅務支出做比較再決定。
雇主要注意:執行業務所得、薪資所得,超過一定金額要扣繳
所謂的扣繳,並不是指稅率,
而是雇主在付款時必須要先扣下來繳給政府,
等到個人年度報稅時,再根據收入高低、綜合所得稅級距,來決定是否要多課稅或者退稅給你。
例如你被預扣10%的稅,但最後算下來你當年個人綜合所得稅率只有到5%的級距,多收的部分之後就會退回給你。
所以當金額較大時,從雇主那邊拿到的收入都是被扣繳過的。而雇主則是要記得預先把款項扣繳下來,如果不熟悉可以跟自己的記帳士或會計師確認。
執行業務所得、薪資所得扣繳稅率 |
||
所得類別與代號 | 本國人扣繳率 (中華民國境內居住滿183日的本國人、外國人、華僑、大陸人士) |
外國人扣繳率 (中華民國境內未居住滿183日的外國人、華僑、大陸人士) |
薪資所得(50) | 薪資所得以「全月給付總額」,按下列方式擇一扣繳: ●非固定薪資,每月所得額超過84,501元稅率為5% (工讀、鐘點費、三節獎金、年終獎金屬於這類,要注意這是預扣、不是稅率) ●固定薪資:按全月給付總額依薪資所得扣繳辦法之規定扣繳,加班費一般也是算在固定薪資中。 |
●所得額35,700元(含)以下:6% ●所得額超過35,700元:18% |
執行業務所得(9A、9B) | 年所得額超過20,000元為10% | 所得額超過5,000元為20% |
資料來源:國稅局、109年度薪資所得扣繳稅額表 |
薪資所得(50)分成固定薪資、不固定薪資
不固定薪資包含以下類別:
- 酬勞費
- 鐘點費
- 工讀金
- 補助金
- 獎金
- 出席費
- 生活費
- 調查費
- 顧問費
- 助學金
- 年終獎金
- 即席翻譯人員酬勞-口譯費
- 有開課程或舉辦研習的演講鐘點費
- 子女教育補助、眷屬喪葬補助等各項補助費
- 國旅卡休假補助、健康檢查補助、員工生育補助
基本上這不會影響最終你要課多少稅,只會影響你錢是先被扣下來預繳稅,還是等報稅季再來繳稅。
執業所得稅該怎麼報稅(試算、查詢與申報)?
執業所得稅和報綜所稅的方式是類似的,每年5月1號~5月31日報稅,
可以用人工申報(到家裡附近的國稅局申報),或是下載財政部的報稅軟體,
用自然人憑證、健保卡、查詢碼、金融憑證、台灣行動身份識別登入,
可將執業所得併同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。
- 對執業者來說:有些是雇主那邊會申報(會自動上傳到報稅資料)、有些是你自己需要申報,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誠實申報、繳稅。
- 對雇主來說:則是需要把勞務報酬單等資訊提交,才能將這些支出列為自己的成本。另外要注意有些金額高的需要先幫受雇者預扣繳。
在報稅期間到綜所稅結算申報專區,可以試算查詢與申報綜合所得稅。